緞
[拼音]:duan
[外文]:satin
采用緞紋組織的絲織物。因為經(jīng)緯絲中只有一種顯現(xiàn)于織物表面,所以外觀光亮平滑。緞的用途因品種而異,較輕薄的可做襯衣、裙子、頭巾、戲劇服裝;較厚重的可做高級外衣、襖面、臺毯、床罩、被面和其他裝飾品。
緞起源于中國。漢代文獻中已出現(xiàn)緞(當時寫作段),但是很多人認為當時僅是作絲織物的泛稱。唐代緞成為絲織物一大類,與羅、錦、綾、紗、?e、?、?并列,并有錦緞、繡緞、烏絲欄素緞等品種。兩宋遼金時期緞的品種增加很快,如5絲(5枚緞)、間道(條紋緞)、透背緞、拈金番緞、銷金彩緞、細色北緞等。元代出土實物中有正反5枚暗花緞。明清時期緞十分流行,其中包括中國著名傳統(tǒng)品種妝花緞、閃緞、宋錦緞、浣花緞、摹本緞。明代以前多 5枚緞和6枚非正則緞。清代開始有8枚緞應用較多(見彩圖)
緞的品種很多,可分為經(jīng)緞和緯緞;根據(jù)組織循環(huán)數(shù)還可分為5枚緞、7枚緞和8枚緞等;根據(jù)提花與否又可分為素緞和花緞。素緞常用8枚經(jīng)緞或5枚經(jīng)緞,如素庫緞?;ň勚饕袉螌?、緯二重和緯多重(3重以上)3種。單層花緞常采用正反8枚緞(或略加變化)起暗花,如花累緞和花廣綾;緯二重花緞可起2~3種彩色,但色調雅致和諧,如花軟緞和克利緞;緯多重花緞色彩絢麗、紋樣復雜,也可稱作錦,如采用緯3重組織的織錦緞和緯4重組織的五彩臺毯。重緯花緞多以8枚經(jīng)緞為地組織,花部則可采用16枚和24枚緯緞組織。
為了突出緞紋效應,經(jīng)緞的經(jīng)密一般很大,最大可達180根/厘米,使經(jīng)線浮長充分遮蓋單獨緯浮點,而緯密則小一些。同樣,緯緞的緯密大而經(jīng)密小。為了使緞類織物的光澤好而質地柔軟,在保證織造順利的前提下,應力求降低經(jīng)、緯絲的拈度。但是,某些特殊品種如縐緞,經(jīng)絲微拈或無拈而緯絲采用2左2右的強拈線,使織物一面起緞紋效應而另一面呈縐紋效應。緞類織物的原料可用桑蠶絲、人造絲和其他化學纖維長絲。一般多用先練染后織造的方法。某些桑蠶絲與人造絲交織的品種如軟緞則采用生織匹染的方法生產(chǎn)。
參考文章
- 緞輝闊嘴?l的地理分布鳥類知識
- 綾羅綢緞造句素材
- 緞藍園丁鳥的物種名稱、物種分類、地理分布、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保護級別鳥類知識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3198516101
標簽:緞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xié)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緞》
文章鏈接:http://www.fjemb.com/12817.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guī)范、政府官網(wǎng)及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guī)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