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熱炸藥
[拼音]:naire zhayao
[外文]:heat-resistant explosive
具有耐熱性能的單質炸藥。在航天器上和深井作業(yè)的條件下,常用的單質炸藥已不能滿足要求,需要采用能耐熱的炸藥;工業(yè)上爐瘤的爆破清除,高溫硫化礦井中礦石的開采等,都需要使用耐熱的炸藥;此外,軍用上的低易損性炸藥也要求能耐受燒烤。目前,耐熱炸藥的品種尚不多,但已廣泛應用,且需要量日益增長。如航天器上所用的柔性導爆索、聚能切割分離器、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的射孔彈等。常用的品種有以下幾種:
六硝基二苯基乙烯
又名六硝基芪,結構式為:
1964年由K.Q.希普制得,為黃色晶體,熔點約318℃,熔融時伴隨有分解。它機械感度低、抗輻射性能良好、耐熱性好。晶體密度為 1.74g/cm3,在密度為1.70g/cm3時,爆速可達7 000m/s,在溫度-193~225℃范圍內均能可靠地起爆。它曾被做成柔性導爆索用于阿波羅計劃中的月震探測。六硝基芪有時用作梯恩梯熔鑄炸藥的晶形控制劑,但價格昂貴。制造方法是將梯恩梯的四氫呋喃-甲醇溶液在攪拌下迅速加入次氯酸鈉水溶液中,經反應呈細晶體析出,以甲醇洗滌,再以丙酮精制即得六硝基芪。
四硝基二苯并-1,3α,4,6α-四氮雜戊搭烯
簡稱TACOT,譯名為塔柯特。結構式為:
美國首先制得,1962年公開報道。為橙紅色晶體,密度1.85g/cm3,熔點410℃,不溶于水和多種溶劑,只稍溶于硝基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但溶解于95%的發(fā)煙硝酸,與金屬鉛、鋁、銅和鋼鐵不作用。熱安定性很好,在316℃高溫下可長時期不爆炸,378℃時才明顯分解。它的機械感度、靜電感度均低,密度為1.64g/cm3時,爆速為7250m/s,是性能較好的耐熱炸藥。用于制造導爆索、裝填雷管等。常通過聚四氟乙烯加工成高分子粘結炸藥。
制造塔柯特的原料為二苯并-1,3α,4,6α-四氮雜戊搭烯,以過量的發(fā)煙硝酸或硝-硫混酸進行硝化,均可獲得塔柯特產品。
三硝基間苯二胺
學名為1,3-二氨基-2,4,6-三硝基苯。結構式為:
1884年文獻上就記載有這種化合物。灰黃色粉狀結晶。晶體密度1.83g/cm3,熔點295~298℃。威力與梯恩梯相當。密度為1.65g/cm3時,爆速為7 500m/s。化學安定性好,于100℃加熱100h不爆炸,撞擊感度低于梯恩梯。它是最早使用的耐熱炸藥,用于裝填空對空導彈。其制法是將間苯二甲醚用硫酸磺化,然后硝化成三硝基間苯二甲醚,最后進行氨化制得產品。另一方法是將間硝基苯胺硝化成四硝基苯胺、再氨化成三硝基間苯二胺。
三硝基均苯三胺
學名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結構式為:
1888年由C.L.杰克遜制得。也是早期發(fā)現(xiàn)的一種耐熱炸藥。它為黃色粉狀晶體,熔點330℃(也有文獻記載為360℃),晶體密度1.938g/cm3。在密度為1.857g/cm3時,爆速為7 606m/s。機械感度很低,耐熱性好。不吸潮,除了能溶于濃硫酸外,在一般溶劑中幾乎都不溶,與鋁、鉻、銅、錫、鋅、鋼鐵等金屬都不發(fā)生反應。而且以它為主體制成的高分子粘結混合炸藥具有良好的壓藥性能,藥柱強度高。它比三硝基間苯二胺的耐熱性好,而且密度高,爆炸性能好,制造和使用均安全。但由于成本太高,過去未大量使用。從70年代起,由于對耐熱炸藥的需求日增,又對它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到1976年中期,美國已進行中型生產,但需進一步改進工藝、降低成本。
三硝基均苯三胺的制造是以三硝基三氯苯為原料,將其溶于甲苯中,經蒸餾去除水分后進行氨化,得到的產品再經過濾、煮洗和干燥等過程即為成品。由于它不溶于一般的溶劑中,通常不再精制。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3198516101
標簽:耐熱炸藥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xié)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耐熱炸藥》
文章鏈接:http://www.fjemb.com/12878.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guī)范、政府官網及互聯(lián)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guī)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