桅式結構
[拼音]:weishi jiegou
[外文]:guyed mast structure
由一根下端為鉸接或剛接的豎立細長桿身桅桿和若干層纖繩所組成的構筑物,纖繩拉住桿身使其保持直立和穩(wěn)定(圖1)。
構造
桅式結構由纖繩、桿身和基礎組成。
纖繩
纖繩層數一般隨桅桿高度增大而加多,纖繩結點間距以使桿身長細比等于80~100左右為宜,可等距或不等距布置。不等距布置時,宜從下到上逐層加大間距,使桿身各層應力大致相等,結構較為經濟。一般每層按等交角布置三根或四根纖繩,其傾角為30°~60°,以45°較好。同一立面內所有纖繩可相互平行,每根纖繩有一地錨基礎;或交于一點,共用一地錨基礎。纖繩常用高強鍍鋅鋼絲繩,用花籃螺絲預加應力,以增強桅桿的剛度和整體穩(wěn)定性。
桿身
按材料可分為鋼、木和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桿身常采用單根鋼管或組合構件,單根鋼管可用無縫鋼管或卷板焊接鋼管。組合構件為三邊形或四邊形空間桁架結構(圖2)。 其弦桿和腹桿由角鋼、圓鋼、鋼管或薄壁型鋼制成,其中圓形截面風阻較小,采用較多。對于四邊形截面的桅桿要每隔一定高度布置橫膈,以防截面變形。組合構件之間常用焊接以簡化構造。為了便于制造、運輸和安裝,桿身可劃分成若干等長度的標準節(jié)段,節(jié)段兩端用法蘭盤或拼接板相互連接。節(jié)段長度根據所用材料、施工和經濟條件確定。木結構桿身采用單根圓木或組合木構件,用拼接鋼板連接。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離心式灌筑的預制管柱構件,以法蘭盤連接。
基礎
基礎分桿身下面的中央基礎和固定纖繩的地錨基礎。中央基礎為圓的或方的階梯形基礎,承受桿身傳來的力。地錨基礎承受纖繩拉力,有重力式、擋土墻式和板式。重力式地錨依靠結構自重抵抗纖繩拉力,耗用材料較多。擋土墻式地錨埋入地下,依靠自重、水平板上的土重,以及豎向墻板上的被動土壓抵抗纖繩拉力。板式地錨深埋土中,由與纖繩同向的拉桿和垂直于拉桿的鋼筋混凝土板組成,地錨受拉時,板上產生被動土壓抵抗纖繩拉力。這種地錨比較經濟。在巖石地基中,地錨基礎做成錨樁形式。
荷載計算
見高聳結構。
靜力計算
桅桿結構是高次超靜定的空間體系,桿身為承受軸向壓力和橫向力的彈性支座連續(xù)梁(見梁的基本理論),纖繩為斜拉于桿身的預應力柔索,纖繩與桿身連接的結點形成非線性支座,受力較為復雜。常用的桅桿靜力計算方法有兩種:彈性支座連續(xù)梁法和矩陣位移法。
彈性支座連續(xù)梁法
一種簡化的方法。纖繩與桿身分別獨立計算,利用每層纖繩的變形協調條件和結點平衡條件,分別計算各層纖繩拉力,結點位移和結點剛度。然后按多跨彈性支座連續(xù)梁計算桿身,利用各結點支座的連續(xù)條件和平衡條件計算結點彎矩、結點反力和結點位移,再用結點反力重新計算每層纖繩,重復上述計算直至兩次計算結果接近為止。這種方法只適用于纖繩對稱布置的結構。
矩陣位移法
適用于纖繩任意布置的桅桿。這種方法考慮空間荷載、纖繩結點的非線性特征、桿身軸向變形和扭轉變形的影響,用矩陣位移法建立正則方程??砂牙w繩結點間的桿身作為梁單元,或把空間桁架的桿件作為桿單元,建立單元剛度矩陣,纖繩也作為特殊的有橫向荷載的桿單元。這兩種方法都能反映纖繩和桿身的共同作用,滿足其變形的連續(xù)條件。后者較精確,但計算工作量也較大。此外,還可考慮大位移的影響,對剛度矩陣不斷作出修正,得到更為精確的結果。采用矩陣位移法時,一般需編制標準程序,用電子計算機計算。
動力計算
在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桿身和纖繩都發(fā)生振動,兩者相互影響,使桅桿形成一個復雜的動力體系。桅桿的自振周期和相應的振型,可按多自由度體系考慮空間振動進行計算,即將每層纖繩質量歸并到該層結點上,與桿身合成一個集中質量,按力法或位移法列出桅桿自由振動方程,使方程的系數行列式為零,求得自振頻率和相應的振型曲線。
剛度和穩(wěn)定
桅桿的剛度應根據工藝要求確定,根據靜力計算得到的桅桿結點最大水平位移,一般不超過結點所在高度的百分之一。
桅桿的穩(wěn)定分局部穩(wěn)定和整體穩(wěn)定。局部穩(wěn)定包括組合構件中壓桿的穩(wěn)定,單根鋼管筒壁的壓屈穩(wěn)定,纖繩結點間桿身的偏心受壓穩(wěn)定等;局部穩(wěn)定可依靠選用合適的橫截面得到保證。整體穩(wěn)定有兩種計算方法:
(1)將桿身作為多跨彈性支座壓彎桿件,以結點位移為未知數,推導出結點平衡方程組,其系數是軸向力函數。使方程組的系數行列式為零,從而求出桅桿整體穩(wěn)定的臨界力,臨界力與實際力的比值為安全系數。一般情況下,安全系數不小于1.5~2.5。由于桿身的軸向力與外荷載不成正比關系,此法有一定誤差。
(2)以前述矩陣位移法為基礎,在解方程組時,以大于1的系數k乘外荷載作用在桅桿上,如迭代過程收斂,說明桅桿在這種荷載作用下保持整體穩(wěn)定。然后,再逐步增大k值,直到迭代過程發(fā)散為止。發(fā)散前一次的k值,就是桅桿整體穩(wěn)定安全系數。
桅桿的整體穩(wěn)定與桿身縱向力和結點剛度有關,縱向力過大或結點剛度不足,容易失穩(wěn)。一些工程實踐證明:桅桿喪失整體穩(wěn)定的原因,大多是結點剛度偏小,特別是中間結點剛度不足,造成桿身彎曲而產生附加彎矩,從而導致整體失穩(wěn)。若增加纖繩初應力,雖然能提高結點剛度,但同時會增加桿身縱向力。因此,每一個桅桿結構方案都要通過分析比較,才能找出最合適的加強整體穩(wěn)定?透納平峁故芰Φ拇朧?。
桅桿安裝
分為整體安裝和分散安裝。
整體安裝
將桿身節(jié)段在安裝點附近地面臥拼,在基礎處設一桅桿支座鉸,利用卷揚機和把桿,將桅桿繞支座鉸整體豎起來。對于較小的桅桿也可用起重機把桿起吊一次就位。這種方法由于把拼裝工作放到地面上進行,施工比較方便,質量易于保證,但需要增加起重設備,還要特別注意安全,避免在吊裝過程中桅桿失穩(wěn)。
分散安裝
利用爬行起重機或把桿將桿身節(jié)段和纖繩逐節(jié)由下向上安裝,起重機或把桿附在桿身上,隨著安裝而升高。另一種方法為倒裝法,在地面設安裝架,先裝上段再裝下段,逐段安裝逐段頂升,并用臨時纖繩保持穩(wěn)定。分散安裝法設備簡單、安全可靠,因此得到廣泛采用。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3198516101
標簽:桅式結構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桅式結構》
文章鏈接:http://www.fjemb.com/12886.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guī)范、政府官網及互聯網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guī)定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