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跨鐵路營業(yè)線連續(xù)箱梁水平轉體施工
新建滬昆鐵路客運專線(江西段)某特大橋采用(48+80+48)m三跨連續(xù)箱梁上跨滬昆鐵路營業(yè)線(以下簡稱營業(yè)線),夾角為20°。滬昆線為雙線電氣化鐵路,屬全國繁忙干線之一。原設計施工方法為懸臂澆筑法,T構每端10個節(jié)段。施工期間需要在營業(yè)線上搭設具備防高壓電、能承受一定重量的重物墜落的防護棚架。防護棚架搭設、移動和拆除,0號塊支架、模板安裝及混凝土澆筑,掛籃安裝、移動和節(jié)段混凝土澆筑等工序,均需嚴格執(zhí)行原鐵道部《鐵路營業(yè)線施工安全管理辦法》要求,向鐵路局申請要點,線路封鎖后方可作業(yè)。懸臂澆筑法施工對鐵路運營的干擾次數(shù)多、施工時間長,鐵路設備及運營安全風險很大。原鐵道部2010年10月29日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跨線橋施工安全的通知》(原鐵道部建工電[2010]137號鐵路傳真電報)要求,“選擇跨線橋施工方案時,應考慮盡量減少在道路上空及附近的作業(yè)時間及工作量,盡量不在線路內設置結構物。在水平轉體法施工、頂推法施工、懸臂澆注法施工和支架現(xiàn)澆等施工方法中,應優(yōu)先采用水平轉體法的施工方案。”。因此,為降低營業(yè)線施工安全風險,將懸臂澆筑法變更為水平轉體施工方法。
1 工程概述
連續(xù)梁分為2個主跨節(jié)段(T構)、2個邊跨節(jié)段以及3個合攏段。梁體為單箱單室變高度變截面箱梁,頂寬12 m,底寬6.7 m,梁高3.85~6.65 m。邊跨在設計位置處現(xiàn)澆,T構在營業(yè)線外采用滿堂支架法現(xiàn)澆成型。然后將兩個T構對向水平旋轉近20 °就位,最后在鐵路上方采用吊架進行中跨合攏。
T構轉動是通過設置在下轉盤與上轉盤之間的球鉸來實現(xiàn)的。下轉盤設在下承臺中,上轉盤支承轉動結構。通過上轉盤相對于下轉盤的轉動來達到轉體目的。轉動體系包括支承系統(tǒng)、牽引系統(tǒng)和平衡系統(tǒng)。支承系統(tǒng)包括下轉盤、球絞、上轉盤、滑道、撐腳。牽引系統(tǒng)包括液壓連續(xù)頂推控制系統(tǒng)、助推千斤頂及牽引索。平衡系統(tǒng)主要包括T構自身平衡、配重以及調整用手動千斤頂。轉體主要參數(shù)見表1。
2 轉體施工順序及控制要點
轉體施工流程為:下球鉸安裝→滑道→下承臺澆筑→上球鉸安裝→撐腳→上承臺澆筑→試轉→正式轉體→上下承臺封盤固結。
2.1 下承臺轉體系統(tǒng)施工
下承臺轉體系統(tǒng)施工主要是預埋反力座、臨時鎖定裝置、限位裝置以及下轉盤球鉸、滑道。(1)反力座。反力座主要是為千斤頂提供反力,其構造經(jīng)過計算確定。采用兩根2 m長I32b工字鋼制作,埋入下承臺50 cm。(2)臨時鎖定裝置。臨時鎖定裝置的作用是在上下承臺施工完畢、轉體之前,對上下承臺的相對位置進行固定。采用預埋I25工字鋼的方法,工字鋼埋入下承臺、伸入上承臺各0.5 m。(3)限位裝置。限位裝置的作用是防止梁體轉動過程中超出預定位置。在上下承臺內分別預埋2根I25工字鋼,其間距根據(jù)轉動角度計算確定。轉體前在限位工字鋼上貼2 cm厚橡膠墊,作為點動精確就位距離。(4)球鉸安裝。下轉盤球鉸安裝順序:槽口清理→拼裝球鉸→初步定位→綁扎槽口內鋼筋→安裝調整固定支架→精確定位→固定→澆注混凝土。球鉸在工廠內加工好,到現(xiàn)場后對結構尺寸及表面橢圓度進行檢查。球鉸定位要精確校核中心、標高及平整度。球鉸精確定位后,上下吻合面外周用膠帶纏繞密實,做到防塵、防水、防銹。(5)滑道安裝。在下轉盤頂面(即上轉盤撐腳下方)設置0.8 m寬的鋼板滑道,中心半徑3.75 m,分節(jié)段拼裝而成?;腊惭b要求整個滑道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對高差不大于0.5 mm,以保證轉體時撐腳可在滑道內順暢滑動,確保轉體時的平穩(wěn)。
2.2 上承臺轉體系統(tǒng)施工
上承臺內轉體系統(tǒng)主要包括聚四氟乙烯滑動片(以下簡稱滑動片)、上球鉸、上轉盤撐腳及牽引索。(1)滑動片安裝。下球鉸頂面清理干凈及干燥后,將涂有黃油四氟粉的中心銷軸放到套管中,調整好垂直度與周邊間隙。隨后將滑動片由內而外安放在下球鉸面鑲嵌孔內,要求其頂面位于同一球面上,誤差≯0.5 mm。(2)上球鉸安裝。滑動片間涂抹黃油聚四氟乙烯粉,以略高于滑動片、均勻充滿為準。安裝過程保持球面清潔。上球鉸凸球面涂抹聚四氟乙烯粉后,對準中心銷軸輕落至下球鉸上,微調使之水平并與下球鉸外圈間隙一致并試轉動。去除被擠出的多余黃油,用寬膠帶將上下球鉸邊緣的縫隙密封,防止雜物進入球鉸摩擦部分。(3)撐腳安裝。上轉盤共設8個撐腳,沿滑道圓周均勻布置。每個撐腳由兩個φ630 mm×8 mm鋼管連接成雙圓柱形,下設20 mm厚鋼走板,均在工廠加工成型。到現(xiàn)場后往鋼管內灌注C50微膨脹混凝土。撐腳安裝時在鋼走板下支墊10 mm鋼板預留為撐腳與滑道的間隙,確保轉體時撐腳可在滑道內滑動。為確保施工上部結構時轉盤不發(fā)生移動,用鋼楔將撐腳與滑道之間塞死。(4)牽引索設置。牽引索為5根1×7-15.20-1860鋼絞線,一端埋入轉臺內長度大于7.2 m,另一端圓順地纏繞在轉臺周圍與頂推千斤頂相連。
3 轉體前準備工作
3.1 控制系統(tǒng)及設備測試
采用OVM QKDT(BP)-2-20液壓連續(xù)頂推控制系統(tǒng)進行轉體,每個T構各設一套。控制系統(tǒng)各部分按布置圖就位后,進行設備運行工況、頂推工作的同步性和連續(xù)性測試。 3.2 不平衡重稱重試驗及配重
(1)不平衡重稱重試驗。不平衡稱重試驗編制專門方案,利用千斤頂和位移傳感器進行測量。(2)配重。對于縱向重心偏移,采用沙袋配重法調整T構兩端的重量,配重后結構偏心距控制在5~10 cm。對于橫向重心偏移,采用在滑道位置橫橋向安裝2~4臺豎向千斤頂進行糾偏調整。
3.3 清理滑道及解除臨時鎖定
滑道表面清理干凈后,鋪裝不銹鋼板及聚四氟乙烯板,減少轉動時的摩阻力。割斷臨時鎖定工字鋼,但滑道與撐腳之間的鋼板暫不全部取出。轉體前在轉體結構上設置纜風,以保證結構安全。
3.4 安裝監(jiān)控標志
在梁體上做好梁體軸線觀測標,在轉臺上粘貼轉體進程刻度標識,以便于轉體過程中的測量。
4 試轉
在正式轉體前兩天進行試轉,以不侵入鐵路限界為原則確定試轉角度2.94 °,牽引索伸長值26.1 cm。千斤頂以5~10 kN的力將鋼絞線逐根預緊,使各根鋼絞線受力均勻。啟動泵站,主控臺控制2臺千斤頂同時施力試轉。若不能轉動,則啟用輔助頂推千斤頂施力,以克服靜摩阻力使橋梁轉動。試轉過程中,檢查轉動是否平衡穩(wěn)定,關鍵受力部位是否產(chǎn)生裂紋。試轉時收集以下數(shù)據(jù):靜止啟動時、轉動時的最大牽引力,1 m/min線速度時牽引實際伸長值,每點動一次梁端轉動水平弧線距離。
5 正式轉體
轉體在鐵路部門下達封鎖線路施工命令后兩個T構同步進行,分為試轉區(qū)、正常轉動區(qū)和點動區(qū)三個過程。
5.1 啟動
啟動控制系統(tǒng)使千斤頂噸位達到計算啟動牽引力,助推千斤頂按100 kN一級分級加力,直至完成試轉區(qū)。
5.2 平轉
按1.0 m/min線速度(角速度1.47°/min)保持勻速轉動,距設計位置約1 m處時降低速度,0.5 m處時進入點動區(qū)操作, 0.1 m處時停轉利用制動慣性就位。轉體期間,主控臺操作人員與測量人員之間做好信息的及時反饋。
5.3 定位及固結
轉體至設計位置后,利用設置在轉臺下的手動千斤頂精確調整T構標高,最后焊接上下轉盤型鋼、鋼筋將結構鎖定。
5.4 球鉸封盤
上下結構鎖定后,盡快完成上下承臺之間區(qū)域的鋼筋綁扎及模板安裝,澆筑球鉸封盤混凝土,使上下承臺連成整體。
6 結語
轉動結構體系涉及工序較多,其組合功效是確保轉體安全、平穩(wěn)、順暢的關鍵。對轉動結構體系設備的保護、安裝精度及工序質量的控制是轉體施工管理的重點。同時,應做好不能正常起動、轉動中停止后的再次起動、控制系統(tǒng)故障、結構撓度過大或開裂、梁端高度突變、轉動突然加速等異常情況的應對措施。
本次轉體施工封鎖鐵路線路次數(shù)共計3次,與懸臂澆筑法相比,極大地減少了對鐵路營業(yè)線的干擾和影響,有效的降低了工程建設安全管理風險,且總體施工時間大大縮短,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鐵路、高速公路、市政橋梁建設領域,轉體施工方法能有效解決常規(guī)施工方法限制、封閉交通的弊端,必將得到較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聯(lián)燕.橋梁轉體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建筑資質代辦咨詢熱線:13198516101
標簽:上跨鐵路營業(yè)線、平面轉體、箱梁
版權聲明:本文采用知識共享 署名4.0國際許可協(xié)議 [BY-NC-SA] 進行授權
文章名稱:《上跨鐵路營業(yè)線連續(xù)箱梁水平轉體施工》
文章鏈接:http://www.fjemb.com/18974.html
該作品系作者結合建筑標準規(guī)范、政府官網(wǎng)及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知識整合。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提交信息,我們將按照規(guī)定及時處理。